在每年的世界解剖学日,除了解剖学之父维萨里,人们还会想起一个静默无声的群体。他们关乎解剖学的发展,关乎一个个垂危生命的延续。他们,就是大体老师。
遗体捐献,让大体老师造福了无数人。但大数据显示,中国遗体捐献比例低于0,02%。数据进一步显示,对遗体捐献有关知识了解不足成为人们拒绝遗体捐献的重要原因。

由此,玉烛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在广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的支持下,成功邀请到主讲嘉宾——广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王潇老师以及特邀嘉宾陈朋、刘建军老师莅临讲座现场,为同学们带来解剖学发展史的相关知识。


在模拟情境、温情朗读环节的进行下,同学们手持家庭身份卡,在“代入他人身份,你是否支持遗体捐献?”的表决环节中三次亮明态度。同学们所代入的家庭身份中,不乏有因传统观念束缚而不认可遗体捐献意义的长辈,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渐渐改变了固有的看法。



(“代入他人身份 你是否支持遗体捐献?”举手表决现场)

(温情朗读) (捐献志愿登记情景模拟)
大爱无疆。大体老师为医学教学提供的教研材料,促进了相关教研的发展。大量的医疗事实也证明,在特殊疾病的救治研究过程中,一例遗体解剖胜过一百例患者的诊断......
如果万物皆为草木,那么大体老师的花语就是奉献与不朽。今后,玉烛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也会秉持创立初心,继续为遗体捐献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