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广州医科大学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细则(征求意见稿2014.10.24),将在2015年开设一门新的形态实验学课程,属专业平台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形态实验学是在原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课程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新的课程,课程的开设是以新编的医学形态实验学Ⅱ--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分册教材为蓝本,以组织-器官、正常-异常,健康-疾病的“整体性”为主线开设。课程开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
一、形态学实验设计与技术
以选修课(必选)的形式开设,共36学时。以动物实验为,讲授形态学实验设计和形态学基本实验技术方法。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和纵向联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包括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和透明;浸蜡和包埋;石蜡切片与展片;HE染色与封固;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实验总结和总结报告(论文)的书写。
二、形态实验学
以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形式开设,共69学时。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强化器官从正常到异常以及主要病变器官与其它病变器官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形成较为完整的形态学知识体系。分三部分:1、综合性实验8项,共40学时。分别为循环系统及其疾病;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疾病;消化管及其疾病;消化腺及其疾病;呼吸系统及其疾病;泌尿系统及其疾病;生殖系统及其疾病。神经系统、皮肤和感觉器官及其疾病;2、应用性实验4项,共20学时。以尸检病例分析为主,通过临床实际病例,强化基础医学形态知识与临床的纵向联系,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为循环系统病例讨论、消化系统病例讨论、呼吸系统病例讨论。3、理论课、系统标本观察、实验考试等9学时。